(10) 飲水思源念黨恩 拼搏進取譜新篇
集團總部 于淼
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,總有一重光明指引我們方向,總有一份溫暖慰藉我們心靈,總有一種力量推動我們前行,這就是中國共產黨——為我們遮風擋雨、帶我們拼搏進取的“偉大母親”。
1921年7月1日,代表工人階級、領導工農聯盟、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。從誕生之日起,我們的黨就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巨大責任,承載著建設新中國的神圣使命,匯聚著全體中華兒女的殷切希望與熱切期盼。
在軍閥混戰的日子里,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。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全體共產黨人審時度勢、順勢而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,在廣闊的農村大地建立革命根據地,帶領飽受壓迫與折磨的廣大農民以“星星之火”點燃“希望之光”,用“點滴力量”掀起“燎原之勢”,反帝反封建的圣火乘借強勁的革命東風,就此在華夏大地燃燒開來、遍布神州。
在艱苦卓絕的歲月里,王明左傾“教條主義”的錯誤使黨再次受到嚴重打擊,第五次反“圍剿”的失敗,紅軍被迫戰略轉移——長征。然而,遵義會議的英明決斷,再次糾正了黨內錯誤,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,成為生死攸關的轉折點。至此,我們的“偉大母親”從幼稚走向了成熟,她的肩膀更加寬闊、羽翼更加豐滿,萬水千山的長征之途擋不住前進的腳步,三軍過后的笑語歡顏印證了我們的成長。黨領導紅軍以異乎尋常的堅強毅力,戰勝了敵人的圍追堵截,戰勝了自然的天塹險阻,獲得了驚撼世界的偉大勝利。
在肅清倭寇的戰役中,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,提出建立最全面的抗戰路線和愛國統一戰線,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道路。黨領導的八路軍、新四軍及其他抗日軍民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,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妥協逆流開展有理、有利、有節的斗爭,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。在敵后的抗日根據地,中國共產黨和廣大受苦受難的愛國同胞,搞建設、忙生產,建設抗日民主政權,根據地的軍民“魚水”聯盟逐步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。經過八年的披荊斬棘、艱苦奮斗,八年的勵精圖治、頑強拼搏,終于吹響了勝利的號角,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在解放中國的道路上,人民解放軍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,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,將土地還給熱愛它的廣大人民。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運動如火如荼,成為配合人民解放軍戰爭的第二條路線。最終,歷史再次證明了共產黨的實力,再次印證了人民的力量,在短短的五年時間里,黨再次帶領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,豎起了解放中國、解放人民的光榮“豐碑”。
在建設祖國的征途上,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,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,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愈戰爭創傷,準確把握時局,從“三大改造”到“改革開放”,從“一國兩制”到“和諧社會”,在黨的正確方針路線的指引下,一代又一代領導人的帶領下,我們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,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,走進了全面發展的新時代,讓世界聽到了東方雄獅的吼聲,讓世界看到了東方大國的實力。然而,這場發展的征途尚未結束,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我們的發展之路定會越走越寬闊、越走越光明。
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4年之際,作為黨的兒女,我們必須飲水思源念黨恩、齊心協力謀發展,在自己的崗位上用13億中國人的綿薄之力凝聚起建設祖國的中國力量,搭建成發展祖國的接力長城。
有幸成為強盛祖國的華夏兒女、有幸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普通一員,有幸成為長發集團的工作人員,成為城市、祖國的建設者,我深感幸福。長發集團作為長春市委、市政府在整合城市資源和國有資產基礎上,按照市場化、多元化、國際化發展格局組建,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大型現代國企集團,是長春市“穩增長”、“促改革”、“調結構”、“惠民生”的重要保障力量。而作為長發集團的一名普通員工,我們需要認真領會“兼容并蓄、開拓創新、和諧發展、互惠共贏”的集團精神,并將其內化于心、外顯于行。
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,每一位“長發人”都必定會牢記黨的巨大恩情,牢記建設祖國的神圣使命,牢記構建城市美好未來的組織目標,堅定信念、明確方向、立足本職、腳踏實地、勤奮創新、拼搏進取,為實現“百年長發、萬億資產”的宏偉目標貢獻綿薄之力,順承“新常態”時代發展大勢,描繪長發集團發展的新藍圖,譜寫建設祖國、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新篇章。